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個人入息課稅是什麼? 為什麼會比繳交薪俸稅、物業稅和利得稅抵?

 

什麼是個人入息課稅?

個人入息課稅 Personal Assessment 並不是一種稅,而是一種由納稅人可以選擇的評稅方式,納稅人可以把薪金、業務利潤或虧損及出租物業收入這三個不同來源的收入合併計算,從而有可能減少需繳交的稅款。

首先,如果你屬於以下幾類人士,就不用考慮個人入息課稅這個方法

  • 只有薪金收入
  • 高收入人士,薪俸稅已經達到累進税率的最高邊際税率17%,但又未到使用標準稅率,同時經營的業務又沒有重大虧損可以對沖收入的人。因為物業稅是15%,利得稅是8.25%或16.5%,比起17%低,所以將物業收入和業務利潤再加上去薪酬收入上面,再收17%一定不抵。(例子6)

基本上薪俸稅和個人入息稅的稅率和可以扣除的項目上限和免稅額都是一樣(見下文)。對於本身較物業稅和利得稅的人來說的好處是,可以扣減供樓利息、個人免稅額等。

有機會使用個人入息課稅人士

以下為有機會適用的人士,不一定適合

  • 只有租金收入 (例子1)
  • 只有業務收入 (例子2,3,4)
  • 有薪金收入 + 業務虧損 (例子5)
  • 低薪金 + 租金收入
  • 低薪金 + 業務收入

例子1

未婚人士A,擁有一個物業,全年利息8萬,現在出租並每月收取3萬租金收入。

個人入息課稅物業稅
應評税淨值3萬 x 12 x 80% = $28.8萬
扣除項目減: 基本免稅額 $13.2萬
利息 $3萬
-
應課税入息實額$12.6萬$28.8萬
應繳稅款$8,04028.8萬 x 15% = $43,200

結論:個人入息課稅比物業稅少交 $35,160

例子2

未婚人士B,經營獨資公司,全年應評税利潤為300萬。同時間,B先生現在擁有一間自住居所,每年繳付10萬利息予銀行。

個人入息課稅利得稅
應評税淨值$300萬
扣除項目減: 基本免稅額 $13.2萬
利息 $10萬
-
應課税入息實額$276.8萬$300萬
應繳稅款標準稅率15% x 276.8萬
= $412,500
首200萬8.25% x 200萬 = $16.5萬 + 其後100萬 x 16.5% = $16.5萬
共$33萬

結論:這個利潤範圍裡,交利得稅反而比較個入入息課稅抵,可以節省$8.25萬。

例子3

未婚人士D,經營獨資公司,全年應評税利潤為2000萬。同時間,D先生現在擁有一間自住居所,每年繳付10萬利息予銀行。

個人入息課稅利得稅
應評税淨值$2000萬
扣除項目減: 基本免稅額 $13.2萬
利息 $10萬
-
應課税入息實額$976.8萬$1000萬
應繳稅款標準稅率15% x 500萬 + 16% x 1476.8萬 =
= $3,112,880
首200萬8.25% x 200萬 = $16.5萬 + 其後1800萬 x 16.5% = $297萬
共$313.5萬

結論:有趣的是,當收入去到好高時,薪俸税去到用標準稅率15%/16%計算,比起累進税率的最高邊際税率17%低,也比利得稅的16%和物業稅的15%高,這個時候便有機會變回用個人入息稅繳交會比較抵。

例子4

未婚人士C,經營獨資公司,全年應評税利潤為50萬。同時間,B先生現在擁有一間自住居所,每年繳付10萬利息予銀行。

個人入息課稅利得稅
應評税淨值$50萬
扣除項目減: 基本免稅額 $13.2萬
利息 $10萬
-
應課税入息實額$26.4萬$50萬
應繳稅款$30,480首200萬8.25% x 50萬 =
$41,250

結論:個人入息課稅比利得稅少交 $4,680

例子5

未婚人士D,受僱於某機構,全年賺取120萬,另外經營一間網店獨資業務,全年評定虧損20萬

個人入息課稅薪俸税利得稅
扣除後入息120萬收入 - 20萬虧損 = 100萬120萬負20萬
扣除項目減: 基本免稅額 $13.2萬
MPF 1.8萬
-
應課税入息實額$85萬$105萬負20萬
應繳稅款$130,100$164,100$0

結論:個人入息課稅比分開交利得稅+薪俸税共少交 $34,000,因為利得稅的虧損可以減少20萬收入,從而減少20萬 x 17%的薪俸税稅項。

例子6

未婚人士E,受僱於某機構,全年賺取60萬,擁有一個物業,全年利息6萬,現在出租並每月收取2.5萬租金收入。

個人入息課稅薪俸税物業稅
應評税淨值60萬入息 + 24萬租金收入淨值 = 84萬60萬2.5萬 x 12 x 80% = 24萬
扣除項目減: 基本免稅額 $13.2萬
MPF 1.8萬
供樓利息 6萬
-
應課税入息實額$63萬$39萬24萬
應繳稅款$92,700$51,90024萬 x 15% = $3.6萬

結論:分開物業稅+薪俸税,總共需要繳交$87,900,比起個人入息課稅的$92,700便$4,800。因為個人入息課税必須將所有應課税收入合併,然後以累進税率計算應課税款。由於累進税率的最高邊際税率17%較物業稅的15%高,所以合併較沒有著數。

2025/26課稅年度個人入息課稅薪俸税免稅額一覽

基本免稅額$132,000
已婚人士免稅額$264,000
子女免稅額 (只限第一至九名子女)$130,000 (每名子女計算)
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可額外增加$130,000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37,500
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50,000 (60歲或以上,每名計算) $25,000 (55歲至59歲,每名計算)
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50,000 (60歲或以上,每名計算) $25,000 (55歲至59歲,每名計算)
單親免稅額$132,000
傷殘人士免稅額$75,000
傷殘受養人免稅額$75,000 (每名計算)

2025/26課稅年度個人入息課稅薪俸税可扣稅項目上限一覽

個人進修開支上限$100,000
住宅租金扣稅上限$100,000 (額外$20,000*)
長者住宿照顧開支上限$100,000
居所貸款利息上限$100,000 (額外$20,000*)
強積金強制性供款上限$18,000
自願醫保保費開支上限$8,000 (每名受保人計算)
合資格年金及強積金自願性供款上限$60,000

和2023年10月25日之後出生而未滿18歲的子女同住

8大避稅方法

交稅基本知識

如何定義父母 | 如何正確填寫報稅表 ?最多可以節省幾多稅?
為何香港的上市公司用常要用開曼群島和BVI雙重離岸公司註冊的架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