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攻略:白居二 | 居屋類型 | 特色居屋 | 房協安置居屋 | 綠表、白表 | 公屋富戶政策 | 綠置居】
居屋(居者有其屋計劃)一向是香港市民關注的熱門話題,特別是對於首次置業人士而言,居屋提供了一個相對可負擔的選擇。然而,隨著房屋政策不斷演變,居屋、綠置居、夾屋等不同種類的資助房屋常常讓人眼花繚亂。到底它們有什麼分別?申請資格和轉售限制如何?今日為你一次過拆解房委會與房協旗下的資助房屋,讓你全面了解居屋的世界!
什麼是居屋?房委會 vs 房協的角色
房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
房委會成立於1973年,是香港政府轄下的法定機構,主要負責公共房屋的興建、分配及管理。房委會推出的居屋計劃(Home Ownership Scheme, HOS)自1978年起,為無力購買私人樓宇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低於市價的資助房屋。
房委會旗下資助房屋包括:
- 居屋:1978年推出,2016年重新啟動。
- 綠置居:2016年起推出,主要供公屋住戶及符合綠表資格人士申請。
- 白居二(居屋第二市場計劃):讓白表人士以未補地價的形式購買二手居屋。
房協(香港房屋協會)
房協成立於1948年,是非牟利機構,雖然與房委會同樣提供資助房屋,但運作獨立,資助房屋種類也有所不同。房協原本主要提供出租屋邨及市區改善計劃,但後來也推出資助出售房屋。
房協旗下資助房屋包括:
資助出售房屋計劃:2016年起推出,與房委會居屋類似。
住宅發售計劃(Flat-for-Sale Scheme, FFSS):類似居屋,但由房協興建,轉售條件與房委會居屋不同。
夾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針對中等收入家庭,1995年至1999年間推出。
居屋 vs 綠置居 vs 夾屋:有咩唔同?
以下是三種主要資助房屋的詳細比較:
1. 居屋
居屋是由房委會推出的資助房屋,主要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較私人樓宇便宜的置業選擇。
- 申請資格:
- 綠表申請:公屋住戶、輪候公屋人士。
- 白表申請:非公屋及未有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 轉售限制:
- 購買首5年內只能以原價於白居二市場出售,並只可售予合資格人士。
- 購買10年後可補地價,在自由市場買賣。
- 價格:以市價的七至八折出售。
2. 綠置居
綠置居(Green Form Subsidised Home Ownership Scheme, GSH)是專為綠表人士(公屋住戶或輪候公屋人士)而設的資助房屋,定價比居屋更低。
- 申請資格:僅限綠表人士。
- 轉售限制:
- 購買首兩年內不能自由定價,必須以原價出售。
- 購買10年後可補地價,在自由市場轉售。
- 價格:以市價的五至六折出售,較居屋更便宜。
3. 夾屋
夾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是房協在1995年至1999年間推出的計劃,針對收入高於居屋資格但又未能負擔私人樓宇的中等收入家庭。
- 申請資格:
- 入息和資產要求較居屋高,針對「夾心階層」。
- 轉售限制:
- 購買首5年內不能出售。
- 5年後可補地價,在自由市場買賣。
- 現況:最後一期夾屋於1999年推出,現已停辦,但仍有屋苑流通於市場,例如馬鞍山的旭輝臺及黃大仙的翠竹花園。
白居二:未補地價居屋的轉售市場
白居二(居屋第二市場計劃)是房委會於1997年推出,並於2017年起恆常化的計劃。它允許綠表和白表人士購買未補地價的二手居屋,而無需繳付地價。
- 申請資格:持有綠表或白表資格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 轉售限制:
- 購買單位的業主若未補地價,只能在白居二市場出售。
- 特色屋苑:
- 海景居屋:如將軍澳的寶盈花園、筲箕灣的愛蝶灣。
- 低密度居屋:如赤柱的龍德苑、梅窩的銀蔚苑。
居屋懶人包:申請程序與注意事項
申請資格
- 綠表申請:公屋住戶、輪候公屋人士、綠表資格證明書持有人。
- 白表申請:非公屋住戶及未持有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申請程序
- 瀏覽房委會或房協官網,了解最新一期申請詳情。
- 遞交申請表,並繳交申請費(一般為$250)。
- 等待中籤結果,若成功中籤,按次序揀樓。
- 辦理按揭及簽署買賣合約。
居屋按揭:按揭保險、成數及壓力測試
購買居屋時,按揭政策有所不同:
綠置居:同樣可享最高九成半按揭,毋須壓力測試。
未補地價居屋:房委會提供擔保,買家可申請高達九成至九成半按揭。
已補地價居屋:需購買按揭保險,最高可申請八成按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